有关核医学检查辐射,了解一下!
很多人对核医学的第一印象可以概括为有辐射,特别是看到检查机房张贴的“当心电离辐射”标识,因此会谈“核”色变,避而远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核医学相关的辐射。
辐射是物质以电磁波或者粒子等形式传播的一种能量。任何物体温度高于绝对零度(摄氏温标零下273.15度),就会不断以电磁波或粒子的方式把热量辐射出来,这种能量传递的方式就是辐射。因此,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辐射的环境,我们自身也在产生辐射。
辐射按照能量大小可以分为电离辐射(包括α粒子、β粒子、γ射线、X射线等)和非电离辐射(包括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微波、无线电波及超声波等)。大多数非电离辐射能量很低,对人体伤害小,不需要特殊防护。而电离辐射的能量相对较高,需要注意防护。电离辐射可分为天然本底辐射(如宇宙射线、地球辐射等)和人工辐射(医疗照射、核发电等)。
人的一生中受到的辐射80%以上来自于天然辐射,不到20%为人工辐射,且主要为医疗照射(如X线检查、肿瘤放疗、核医学的检查等)。
核医学SPECT/CT、PET/CT在检查前,都要给受检者静脉注射放射性药物,因此受检者就成了一个移动的“放射源”。但是,核医学常用放射性药物元素不稳定,半衰期较短。
半衰期是指核素衰变到初始量的一半所需的时间。进入人体的放射性药物,除了自然衰变之外,还会因人体内的代谢、排泄等生物过程而排出体外,活度进一步减少(这就是为什么做完检查后医生会提醒受检者回去要多喝水的原因)。
由于放射性元素是指数衰变,通常10个半衰期后不足初始量的千分之一,从医学辐射剂量考虑,可以认为其已完全衰变。核医学检查最多的项目骨显像所用的99mTc,其生物半衰期才3小时,而PET/CT所用的18F的生物半衰期则更短。对于常用短半衰期核素药物,10个半衰期通常不超过1天。
注:数据来源于2007年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
做一次骨显像检查所接受的辐射剂量约为6mSv,做一次PET/CT检查所接受总的辐射量约为20mSv,这就意味着:做一次骨显像=吃60000根香蕉,做一次PET/CT=吃200000根香蕉。
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协会指导性策略指出,当有效剂量小于100mSv时,可能造成的癌症发生风险很低。因此接受单次PET/CT检查可能造成的风险要远低于公众平时的认知。另外从我国规定的放射性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年剂量限值任何单独一年不超过50mSv也可以看出,只要接受的总辐射量控制在此安全数值内,那么就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危害。
来源:核医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