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PET/CT的扫描范围为什么不是从头扫到脚?
说是做全身PET/CT结果却不是从头到脚的,只检查了脑袋到大腿根,是不是医生漏做了?这全身检查还能叫全身检查吗?
为什么常规全身PET/CT不是从头扫到脚?
全身PET/CT其实是相对于局部PET/CT的一个概念。局部检查主要扫描某一个部位,如上腹部、头部、胸部等等,而全身PET/CT的检查范围就大很多,大多数情况扫描范围是从头部到大腿上三分之一处。
早在1991年,由迈克尔·菲利普斯(Michael Phelps)率领的团队,获得了世界上第一张全身18F-FDG PET图像,整个扫描范围就是从头到大腿的,而非到足底的。
随着设备的发展,从头到脚的全身显像成为可能。
既然设备可以扫描到脚
为什么实际工作中还是扫到大腿呢?
1.常见肿瘤转移路径
躯干和大腿近端是大多数肿瘤的常见转路径,这些区域就是扫描的重点(2007年的一份研究数据表明常见肿瘤发生下肢转移的概率在0.9%左右,出现下肢远端转移灶而致肿瘤分期发生改变的更是寥寥无几)。
由此可见对于四肢末端的转移,虽然也有可能发生,但相对较少。因此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常会优先考虑扫描更可能出现病灶的区域。
2.扫描时间和效率
加扫四肢扫描需要时间长(约为正常扫描的2倍),很多患者是无法坚持的,由此可能出现运动伪影从而影响图像质量和后期诊断。
PET/CT检查需求日益增加,作为医院需要平衡扫描范围和扫描时间,以提高检查效率,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更多的人。
3.辐射剂量把控
CT扫描的辐射剂量与扫描范围成正比。为了减少患者的辐射暴露,通常会限制扫描范围,只扫描最有可能出现病灶的部位,即从颅底到大腿中段。
但是在临床工作中
确实有需要从头扫到脚的情况
这些情况需要从头扫到脚
-
已经出现四肢转移的疾病,如骨巨细胞瘤、骨肉瘤等;
-
淋巴瘤患者当临床提示四肢有肿瘤浸润,或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无论临床有无提示浸润均需要扫描到脚;
-
累及皮肤的结节病,同样要扫描至脚
-
怀疑血管炎的患者,需要常规扫到脚
-
皮肤黑色素瘤、肢端型黑色素瘤,扫描时需要扫到脚;
-
某些罕见的好发于下肢的肿瘤,即使下肢没有症状也需要从头扫到脚。
来源:锐视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