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科普先行 | 放疗与核医学一体化诊疗新趋势

 

 

 

 
 

主持人:内放射治疗是怎么在患者体内起到作用的?和平时了解的内科或外科有什么区别?

 
 

王俊杰:看了以上的小片采访,其实有些感触。我们百姓或者公众对放疗的认识我听了一下大概都是比较负面的。这首先要承认我们的工作没做好。所以今天来到人民日报来的还是非常及时的。

放射治疗作为一种肿瘤治疗的技术手段,已经有近120年的历史, 自从伦琴,居里夫人这两个科学家发现了X射线,镭这种放射性的核素后,就开始了人类抗击肿瘤的治疗。那到今天放射治疗科跟外科内科,并驾齐驱的三大技术手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有70%的肿瘤患者,在他的生命周期当中,要借助放射治疗达到根治、治愈为手术期和姑息减症治疗。所以放射治疗的功能非常齐全,根治,治愈。比如鼻咽癌,皮肤癌,前列腺癌,喉癌等,放射治疗完全可以治愈,治好,跟手术的疗效是完全一样的。而且与此同时,放射治疗最大的好处,保留了患者的器官,功能。这100多年来的发展,放射治疗形成了两大流派, 四大技术。两大流派是:外照射和内照射。外照射就是射线从人体外进入到人体,就像日光灯照着我们,进入到人体内。但我们有特殊的仪器设备,要聚焦,这个我们叫影像引导下的放射治疗。放疗的今天已经实现“精”与“准”。精确与精准放射治疗,指的就是这个。道理很简单,就像太阳能热水器烧水,太阳能极板接受太阳光的照射,那个叶片应该是几百,上千的,每个叶片并不热,但是十分钟后水壶开了,道理一模一样。我们对着肿瘤要大剂量,而周围正常组织,剂量尽量的低,这时放疗追求的原则。第二个是近距离治疗,也叫内放疗。之所以叫近距离,是引用希腊的术语。因为我们的医学都是来自欧洲,希腊语近距离翻译过来,有个单词是“brachys”,翻译过来叫近距离,实际就是内照射。内照射和外照射恰恰相反。就是把射线或者放射源放入人体里。比如人的食管,从口腔把管子插进去,把那个源放在食管癌的部位。比如直肠癌,通过肛门塞进去,那这个就叫内照射。还有一种是埋地雷,直接把这个放射性颗粒子源,4.5*0.8mm大小的镍钛合金包鞘的,通过CT超声核磁引导送到肿瘤里面去。对肿瘤细胞进行定点,爆破,清除。所以这个技术威力十分的巨大。

放射科和内科外科有什么区别?区别非常大。放射治疗现在叫独立的学科体系,外科是手术,他需要麻醉,需要康复,外科的体系是独立的。内科的体系主要是吃药打针。但是现在内科发展很快很多微创的手段比方说这个心血管的介入等等。但是主要内科呢,是用药物治疗。放射治疗是用机器,用设备用射线。所以随着学科的发展我们国家现在已经批了,放射治疗科是国家二级学科。就要有别于外科跟内科。但是总体来讲我们都是肿瘤学,我们只是分工不同,结合每个病人他的病期、病理特点、生理特点,他需要做什么治疗。有的病人可能需要上来就要手术切除,有的病人不是,上来可能先要放疗化疗。那有的病人可能上来放疗也不需要,先要化疗。比如说小细胞肺癌等等。这样的话我们的目的是什么?通过整合这个三大技术手段让肿瘤患者活得更长,与此同时生活质量最高,因此我们今天的肿瘤治疗已经完全不同于我们早年的治疗的理念。

上下滑动查看文字

 

 
 

主持人:您刚刚给我们介绍了关于这个内放射治疗,那我们还听说有一个叫做内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想请教一下这两种治疗有什么样的区别?后者的话是更加适合什么样的一些病患呢?

 
 

王俊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也就是刚才我说的近距离或内照射的一种,就是内放射又分两个技术一个叫高剂量率后装治疗,一个叫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高剂量后装治疗就是刚才我讲把导管放到人体的腔道,通过计算机计算比方多长的肿瘤多大的肿瘤,需要照10分钟20分钟,照完之后那个放射源要回到机械里面去。所以这个技术呢西方发达国家起的名字叫后装。就做完计划再把那个源放进去后装进去。那这个源是不能长期存在于人体内的。而放射性粒子植入是讲这个4.5*0.8mm的镍钛合金包鞘的放射性和素永久的植入到体内。这个技术主要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率先研发出了划时代意义的两个药,一个叫碘-125,一个叫钯-103。这两个核素非常适合人体的应用。周期我们叫半衰期,足够长也就是解决运输比较方便存储。通过超声植到前列腺里面去,疗效与外科一模一样。而且最大的好处就是患者的副作用非常小,因为做肿瘤治疗的医生都知道前列腺癌的手术创伤是非常大的,出血非常多因为在人体的盆腔,第二点放射治疗也是照射比较大,所以带来的患者的副作用相对大一些。所以人类为什么科学技术进步过去的治疗跟现在的治疗不一样。其实完全追求的就是两点,高效、低毒。当然安全是第一位的。所以高效就效果有点好低毒就是副作用小。在美国其实这个病的治疗都不需要住院,早上来检查完10点做完手术睡6个小时下午4点开车回家了。因为美国病房非常少,基本都是日间。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就是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得前列腺癌的病人大多都是老年人80岁、90岁。那么年龄大带来什么问题?往往有些糖尿病、高血压、性功能不全,这样的话耐受不了手术耐受不了麻醉,因此这种介入治疗技术应运应时应需求而生。2000年我们做了中国第一例放射性粒子治疗前列腺癌。2002年我们想如果这个癌能杀死肿瘤细胞能杀死前列腺癌,他一定也能杀死肺癌、肝癌、胰腺癌等,所以从2002年开始的15年期间我们的中国学者不断的努力,创新技术革新疗法将这一技术运用到头颈、肺、胰腺、肝、盆腔、脊柱广泛的拓展应用范畴。尤其到了2015年,3D打印技术结合计算机,我们实现了术前指到哪打到哪,就应和了我刚才讲的那四个词精准与精确,这一下让放射性粒子这个技术大大地扩大了应用的范畴与此,同时又挽救了大量的转移复发的晚期患者拯救了大量的生命,因此中国学者这20年的努力讲这个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之后现在是全方位的超越。所以在疫情前,美国近距离治疗协会主席到访过中国,看了我们中国学者的工作,讲了一句话:“粒子治疗诞生在美国,发扬光大在中国”。

上下滑动查看文字

 

 
 

主持人:这也是非常值得我们骄傲的一件事情,由此可以看出,现在我们的发展水平还是在世界前列的环境下。现在我们对于放疗有了更加不一样的认识了,今天我们聊放疗和核医学,他们两个也应该是密不可分的。刚刚了解到了放疗,那核医学到底是什么?是怎么一个情况呢?

 
 

汪静:核医学呢?我首先要告诉大家绝对不是核辐射,也不是核泄漏,更不是核武器。核医学实际上是核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它本身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学、电子学等多个学科。所以随着医学、生物学和生命科学相关学科的进步,核医学近年来不断的快速发展和扩大。核医学这门学科它跟人们生活的联系是越来越紧密了。那核医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医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个是对于疾病的诊断方面,另外它还具有对疾病治疗的作用。所以它的诊断是针对疾病的分子水平,比如说人体生病了它的本身的葡萄糖代谢会发生改变,再比如你是肿瘤的话,肿瘤对葡萄糖的摄取会比正常组织要多。就说肿瘤能够消耗掉更多的糖,那么我们通过核医学的设备和影像检查就能够捕捉到这种分子水平的变化,所以说核医学的诊断是一个早期的诊断,是特异性的诊断。核医学除了诊断方面,还可以治疗。利用这个核射线发出的β射线来对体内的肿瘤实行一个精准的治疗。这跟刚才王主任说的内照射治疗有一些相同的地方。就是它是一个靶向性的特异性的治疗,这就是核医学目前在医学中应用的两大方面。

上下滑动查看文字

 

 
 

主持人:我们知道了这个核医学和我们生活是息息相关,它可以帮助我们诊断帮助我们治疗,那汪教授目前核医学在诊疗方面的发展应用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汪静:由于核医学刚才我说到的特点,它跟老百姓息息相关。比如说举个例子吧,可能能够具体一点。比如说甲状腺机能亢进是一个甲亢患者比较多,核医学针对甲亢的治疗就可以用碘131这样一个放射性的同位素给病人服用以后,能够定点的爆破甲状腺亢进的细胞,从而使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明显的缓解甚至趋于正常,这是在治疗方面老百姓可能会接触到的。那么从诊断方面刚才我也说了PET/CT这个诊断现在在全国应该是越来越普遍老百姓越来越认知了。它实际上是对肿瘤一个分子水平的早期诊断,它能够非常非常早的发现你完全没有症状的肿瘤在体内的存在的位置和他的大小和他代谢情况,这是老百姓所能够接触到的核医学的诊断和治疗一些粗浅的一个概况。那么正是因为核医学的这样一个特点所以我觉得他在医疗方面的特色,一个是特异性,他是针对你的肿瘤的代谢或者你的分子的靶标他的特异的来显示这个局部的一个病变。第二个他是非常灵敏的,因为他是通过放射性核素发射的诊断级的射线,通过射线的量来诊断疾病的,所以它是一个高度灵敏的一个诊断。第三个它是一个活体动态,它反映的是你体内的一个生理代谢的一个过程,就说它不会改变你体内固有的分子,因为它所用的这些放射性的适踪剂也好或者我们叫放射性药物,多半在体内已经固有这些元素,当它打到体内以后不会影响体内的生理生化的改变。所以它是一个生理动态技术。核医学在精准医疗上是起的非常重重要的作用,也就是个体化诊疗是离不开核医学的诊疗技术。

上下滑动查看文字

 

 
 

主持人:刚刚有提到说核医学可以在这个肿瘤的诊断方面是非常早的就可以发现,我们也注意到刚刚的小片当中就有问到大家一个问题:你知道核医学能治疗肿瘤吗?关于这样的一个问题发现其实很多朋友是不是很了解的。关于肿瘤的诊疗方面我们的核医学除了早之外还有什么其他方面的优势吗?

 
 

汪静:除了早期的一个特异性诊断以外,其实核医学它体现在放射性核素如果用一种发射治疗性核素的这样一种元素,我们就可以治疗许多肿瘤。比如说最近非常多的是前列腺癌的治疗。我们就通过一个镥-177这样一个放射性和素,它是发射β射线,标记一个跟前列腺特异性抗体相结合作为一个药物,然后给病人打到体内,他就可以直接把这个药带到前列腺的病灶上,对前列腺癌进行一个照射。另外还有骨转移,肿瘤骨转移是很普遍。大概1/3的肿瘤患者都或早或晚会发生骨转移。骨转移的治疗也是一种放射性药物,它是发射β射线。这个射程只有一个厘米就根本不可能超出体外超出病灶,所以它只是局部的带到骨转移的部位进行致死性的照射,而对周围的正常骨组织是完全没有伤害的。所以这就是核医学在肿瘤治疗方面当然不仅仅限于骨转移、前列腺癌的治疗包括甲状腺癌的治疗,那甲状腺癌在手术切除之后他的一些残余病灶包括转移灶等等这些治疗都得依靠核医学的一个核素叫碘-131,这样一个放射性的核素来给予患者进行一个致命性的打击,所以核医学治疗的特点是作用力强、功效强而副作用很少很少,所以它是一个非常精准的一个治疗方案。

上下滑动查看文字

 

 
 

主持人:无论是放疗也好或者核医学也好,其实都是离不开放射性元素的,就是我们王董中国同辐所覆盖的领域。那在这里也是借这样的一个机会先恭贺一下王董和中国同辐,建立第40周年了,40周年默默在这个行业内耕耘也是为我们的核医学付出了很多。请王董跟我们聊一聊关于这个放射治疗装备和放射性药物的供应情况目前在我国是怎样的呢?

 
 

王锁会:中国同辐是40年前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一个国企,我们主要的任务就是给王俊杰教授和汪静教授他们这些医生提供保障,提供药品和这个医疗器械的保障。目前的供应情况是医疗装备在国内销售的主要产品以进口产品为主,放射性药品的供应以国产为主,这个是有原因的,形成目前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放疗装备,今天说的治疗肿瘤的放疗装备,它在整个的医疗装备里面是顶端的,就是我们说的高端的,跨学科的很复杂的装备。因为他要用射线直接照射人体,我们知道高能的射线照射人体以后会产生电力效应,对人的组织产生破坏。所以这个装备是非常复杂的,我们国家起步相对来说就没有西方那么早。这些年西方几个主要的国际供应商,他们占领了中国大部分放疗装备的市场,特别是在高端。但是这几年,我们一些优秀的国内企业逐步赶上来他们的新产品,他们研发的已经上市拿到注册的产品,质量也不次于国外的同类产品。我相信这种放疗装备目前国外居主流的这种形式,随着国内我们一些这个优秀企业的崛起能够逐步得到改观。放药的供应以国内的生态厂家供应为主,比如说我们中国同辐供应了目前商业供应量的50%以上,是全国放药的供应。这个也是有一个原因的因为放射性核素都有一个半衰期,临床用的一般都不是太长,因为治疗人体,放药都是要进入人体的,如果长半衰期在人体内滞留是有会产生一些不可预测的伤害的。因为半衰期的存在国际运输和供应就不是很方便,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们国内的放药供应是以中国的企业为主的。中国同辐在这里面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目前的总体供应情况就是这样。

上下滑动查看文字

 

 
 

主持人:王董介绍完了这个放药的一些供应情况,我们再来说回放射治疗。刚刚王教授也给我们介绍了很多,我印象很深的说从2001年的时候就开始来做这个前列腺癌,包括之后的15年我们去尝试不同的癌症,我相信对于大众来说最关心的还是结果,他的疗效是怎么样?能不能详细跟我来介绍一下?

 
 

王俊杰:因为任何一个技术在临床应用我们我们都要叫临床试验或者是科研,但我们不会很简单的把一个技术随便就用到另一个肿瘤的治疗,因为今天的肿瘤治疗有一点就十分规范,这个规范美国有指南,欧洲有指南,我们中国也有。我们中国抗癌协会、临床协作中心等等包括我们放射肿瘤治疗专业委员会,每一个癌都有严格的标准,都是十年二十年积累下的经验。但是到今天我们仍然发现很多肿瘤还是不能治愈,很多肿瘤还是很快进入晚期,所以这也同时就要求我们要去做临床的尝试,所以当时我们把这个从放射性粒子从前列腺转到人体其他部位的时候我是先从表浅的淋巴结转移癌开始的,那么临床上很多肿瘤容易淋巴结转移,转移之后的标准治疗一般大多是放射性治疗,后来之后有的病他还会复发。那这个时候我们就开始进行尝试。所以在这里我们做医生的一直也是特别感谢患者,其实患者的信心勇气和相信那是我们最大的动力。我今天依然还记得2004年一个肺癌病人,他儿子就找我,说:“王主任就死马当活马医”我特别感动,因为对你这种信任。那天我做的是一个肺癌,治完之后想不到的效果肿瘤竟然全部消失。那个病人到今天我讲课,2004年的幻灯片我还留着。所以在这里我想说的医患永远是一体的,医生需要患者的配合,相信。医生同样也要为患者负责,患者的生命生存是最大的正题,是我们的医生最大的要求。我们就开始从前列腺转到淋巴结、肺、胰腺、肝、脊柱。15年下来我们发了大概有200多篇文章,都是临床的研究包括多中心的,所以2004年我也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放射性粒子北方协作组。我组织了全国30多家医院,积累临床数据。所以到2015年在CT引导下那个时代,就是我们先用CT引导。因为美国人是用超声,超声的带来什么问题呢?他的适应症受限制,因为超声要借助枪道,比方做前列腺癌的话要通过直肠探进去找到前列腺,再把这个放射粒子放进去,这样的话受限因为超声怕气体也怕骨头,但CT不怕。所以02年,我也特别感谢我们的合作伙伴,比方说我们的放射科呀等等,我们合作做了一件事情。还有全国的普及推广CTR这个技术,从超声拓展到全身。第二点,加上3D打印技术变得精准与精确。所以你这上面写这个叫消融完全正确的。我是2019年提出的这个近距离是消融的概念,我是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的并做了分类与定义,全部用英文的文章形式发表。现在这个病主要什么癌?头颈部复发,因为头颈有特点他复发70%。鼻炎癌、喉癌、扁桃体癌人体很复杂的器官都在人体的头颈。而这个位置不能都做手术,做手术眼睛没了,鼻子受影响了。所以这个空间限制了手术的范围和切除的几率,这样就会容易复发。所以我们的挽救治疗叫放射性粒子,我们的疗效数据5年以上的分析几百例。国外的所有的研究都没有我们这个疗效好。第二,早期肺小细胞肺癌,七八十岁得了肺癌,肺功能不好,做手术耐受不了,我们的疗效跟立体定向化疗的疗效是一模一样的,我们这个一共是30多家单位这个研究整整历时了10年,99个病。我这些数据都是我自己做的,所以我记得非常清楚。胰腺癌,不能手术的胰腺癌我们的疗效是3个月,国际水平就是11-12个月,不能手术的,失去手术机会的。接下来复发直肠癌我们的疗效20个月,这个就是国际水平。复发子宫颈癌女性的也是17.6个月,也就是国外的标准复发的加化疗加表现也加了好多,我们一个技术跟他一样,所以接下来我们就探讨下一步加靶向加免疫,我们争取推到20个月以上,那就是国际领先了。软脂肿瘤就太多了,我们现在发现对软组织肿瘤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个新疆的孩子,一直活到上了高中活了10年,后来最近很遗憾就转移了,肿瘤治疗的复杂性。还有我的病人来自加拿大,来自美国都是这种复发的,还好这几个病人现在生存的都在5年以上了,所以我们的原则一,没有办法的但是大小我们也控制在5公分以下最好。身体的状况要允许,患者我们叫一般状况,就是心血管,心脑血管,心脏,血液,肝肾功能检查正常让他适合我们做,最后他又能耐受我们这种治疗,现在这种手术治疗基本在30-45分结束。一般病人住院三天,第一天检查,第二天做,第三天回家了。进入这个复查就是随诊的程序。当然现在我们还也在继续探讨重新做肺跟胰腺的研究,因为我们过去都叫回顾性的,现在主张叫前瞻性的要做注册,所以这方面我们希望再用10年时间要拿出一批高质量的数据。经过这20年努力我们达到了什么呢?突发的直肠癌,胰腺等等还有这个食管的支架。把支架放射性粒子都进入了美国指南,欧洲指南。也就进入美国标准,欧洲标准。还有我们的数据进入欧洲的教科书等等,所以这20年的努力其实是一批中国优秀的临床专家带来了很多临床救治的奇迹。然而我们并不觉得这个技术现在就完了,我也经常跟王董事长讲下一步那个粒子要变成链,要打进去他不动。第二节省手术时间,第二点我们的计划系统叫计算机计划系统,未来的人工智能化。让他更快算的更准,操作更简便,所有的服务高效,安全,低度,可能未来手术更快20分钟结束了,不需要三天住院了。可能住一天院,早上来晚上回家了。这也是我们临床追求无止境,更需要我们医工交叉,融合形成一个完全的,独立的技术手段,挽救更多的晚期肿瘤患者。

上下滑动查看文字

 

 
 

主持人:非常感谢,这么多的数据,这么长时间的科研,换来了这么多成功案例。我相信10年也好,15年,20年也好,能够换来很多的患者的治好了甚至是治愈了都是值得的。在2020年的时候,中国核学会近距离治疗与智慧放疗分会成立了,您也是首届的理事会理事长,那这个分会他成立的初衷和目标是什么?

 
 

王俊杰:这个也就是我刚才谈的,这个行业我做了到今年23年,因为这个技术完全都是中国的。当时我做前列腺的时候是引进美国的技术,但到今天美国日本因为我跟他们这些教授关系都很好,包括前一段我纪念放射性粒子进入中国20年,我请了美国各全世界的代表性的各个国家的教授学者到中国来。今天的西方国家还在做前列腺,而我们中国早已从前列腺转移到人体各个部位,这带来什么呢?带来全新的技术,手段,理念,所以我也就是希望我们的中国的企业要跟着临床专家走,临床专家需求什么,他们研发什么。这也符合我们国家现在中国制造的国家政策跟需求。因此我们从前列腺看似简单,但转到肺,转到头,转到腹腔的时候你都要有设备跟上。因为没有设备你靠人的两个手是实现不了。所以这个过程中我们研发出了很多我们叫导航支架或者叫固定系统,我们3D打印的各种的模板,还有我们自己国家自己的那些植入器械,所以我们整个这个行当里面几乎100%的产品全是国产化。这一点其实是我最自豪的一件事情,完全都是独立知识产权,全部实现国产化,这样带来什么呢?带来技术普及推广。因为中国人对东方人的文化,对医学的理解,临床的理解跟西方国家他是不一样的,而且一定是不一样的,因此这个协会的成立就是应这个运而生的,所以这个题目为什么叫近距离治疗与智慧放疗?因为近距离治疗在我们国家相对不充分,不均衡,不全面。2004年我到美国去参加世界近距离大会的时候,当年那个会议大概有两三千代表整个全世界的在这个领域的专家云集美国叫迈阿密。那天我看到了整个世界发展的趋势,从那个美国坐飞机回来的路上我就发誓要在中国大力推进这个技术。当时我调查了一下中国是260家医院有,所以我当时跟协和院的张福泉教授,他也主要做近距离。我就跟他合作用十年时间把这个技术推到1,000家,很欣慰的是今年的数据统计年初出来了已经640家,但多少有些遗憾就三年疫情把我们的这个推进速度可能是减缓了,所以我想再用5年时间。我为什么要强调推到1,000家?因为中国这个区域辽阔,中国太大了人口众多,你这个1,000家大概才能基本可能满足肿瘤患者的需求。我只能现在这么分析,还有多少肿瘤可能应该得到这种技术但没有得到。但我们1,000家主要工作是普及推广,建立标准,编写教材包括这种音视频等等,其实是大量的工作去做的。我最近就是比较忙我基本每一个周末在一个省。我上周在甘肃省,还有下周再去辽宁省,一个省一个省去普及推广这个技术,因为这需要人去做。而我们国家31个省,我一个省去一次,一个月得三年。所以同志们我们的任务十分艰巨,但是我想这样造福百姓的技术我们一定得做。第二点这个学会的成立是医工交叉的学会,我们这里好多大学的,比方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比如说王董事长他们这个企业的研究人员都在我们这里,我们就是在一起互动,碰撞。临床需求什么,工程师科学家结合我们的需求,去改造什么,整合什么等等。让这些设备更具中国人的智慧,更符合中国人的就医习惯,更加符合中国人的就医理念。但最后我们不是中国,我们最后是国际视角,国际领先,国际水平,这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在这个学会成立以来发展非常快得到了很多专家的支持,也有一批新的产品专利问世,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定能为广大肿瘤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技术服务。

上下滑动查看文字

 

 
 

主持人:我们也非常期待,也是同样的非常坚信这一点。刚刚您一直强调这个医工融合这一块,其实我们知道像很多的技术装备和我们的医学的融合能够碰撞出很多的火花。比如说像MDT近年来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它也是放疗装备与核医学融合创新应用的一个典范。我们想请教一下线上的汪教授,像这种多学科融合的情况和过去是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变化吗?

 
 

汪静:随着这个疾病的复杂性和人们对这个健康需求的个性化,这种需求的不断的增长,以前诊断一个疾病或者治疗一个疾病,多半是一个学科就能够把它搞定。但是现在,尤其是肿瘤,特别复杂从发生发展,耐药转移和再治疗再评估都走的是多学科合作的道路。跟肿瘤相关的学科除了我们影像科和医学科,放疗科那还有病理科还相关的一些专科共同构成了一个多学科的中心。对一个疾病从他的病理生理到他诊断治疗的最佳选择来进行判定根据患者的情况。这实际上也是实现的个体化治疗。这也就是说MDT的这种方式它是个体化诊疗的必经之路,尤其是我们跟放疗科其实是同源的。刚才王主任也提到了伦琴发现x射线还有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实际上我们都是同源的。放疗把它作为了一个治疗的手段,核医学呢除了治疗以外还把它作为一个诊断的方法和指导治疗的一个影像的方案。所以说多学科的合作一定是未来重大疾病诊疗的发展方向。此外从核医学本身专业来说他自身就具备诊疗一体化这样一个特殊的优势。什么叫诊疗一体化呢?就是诊断治疗一站式完成。就是既可以用诊断性的放射性核素来精准的确定疾病在哪,同时又可以换治疗性的放射性核素对这个疾病进行治疗,而且在治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用诊断性的核素来观察这个治疗的效果到底好不好,有没有产生耐药,需不需要更换治疗的方案等等。所以诊疗一体化这样一个核医学的特色再加上跟临床学科跟放疗学科跟其他治疗学科的MDT式的多学科合作一定是未来疾病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

上下滑动查看文字

 

 
 

主持人:非常感谢线上汪教授的细心解答!那其实呢无论是核药也好或者是放疗也好,其实现在已经开始慢慢被广泛的应用了。除了我们之前一直所提到的肿瘤之外其实对于心血管疾病,还有自免疾病等等都是有应用的。我们也是查了一份报告,《2022年全球及中国核药放射性药物行业现状分析》的报告里就说目前美国占全球核药市场规模的36.45%,中国是排名第三占比15.1%。我想请教一下王董从您的经验来看,目前国内的放射性药物它的情况供应是怎样的?那同时会有一些瓶颈的存在吗?

 
 

王锁会:我想简单用三句话,这个现在国内放射性药物的供应情况。临床需求很旺盛,企业研发很积极,但是供应总体不足。造成这种情况确实有一些原因,这个也就是所谓的瓶颈。这个也是几个点,第一个,就是说核药需要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核素。目前临床医用的放射性核素如果从品种上来讲大部分是需要进口的,这个问题是一个多年形成的一个历史性问题。其实很多和素我们国内是有生产和供应能力的,但是可能需要有关的政府部门和有关的企业来调配资源恢复生产。第二个瓶颈,就是核药的运输。运输这个环节也存在一些不协调不适应的问题。因为他所有的核药都有放射性,我们国家政府历来对放射性高度重视。因为谈核色变,大家都对这个放射性看不见摸不着都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所以核药从生产企业到我们临床应用这个过程中,他的运输的各个环节,有我们的比如说公安部门,环保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很多政府部门都要进入管理,这个需要的资质和许可都比较多。但是我想这个目前已经引起了很多政府部门的重视,这个瓶颈也是逐渐能够解决的。第三个瓶颈,就是核药的研发,新药的研发。我们国内目前放药的再研的药和这个再产的药主要都是放治药,新的RDC就是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就是我们核药的靶向药物这个一类的创新药很少,这个是从长远来看是我们最大的一个瓶颈。我想放射性核素的供应在政府和这个有关部门的重视下,原材料和运输这些环节能够在近最近几年应该能够解决掉。但是核药,特别是前沿药物的研制需要我们厂家,临床医生科研院所,大学共同努力来解决这个问题。

上下滑动查看文字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提到了有很多的瓶颈,但是也是引起到了政府的足够重视,相信未来也会有一定的解决。那我们也知道行业的发展是离不开我们政府政策支持的。像这些年国家也是发布了一些规划,比如说《应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及《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像这些政策规划的出台会对我们国内的核医疗的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促进作用吗?

 
 

王锁会:这两个规划对我们这个产业界来说都是大事,特别是应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这个是国家第一次发布这个层级的规划。他对提振产业界和我们应用医学界的这个信心有很大的作用。目前这几个规划其实释放的正面效应已经逐步显示起来。我们中国同辐也是积极落实国家规划提出的一些战略目标,在放药的供应方面,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还承担一些这个这个国家的责任在里面。这个长半衰期核素我们同步在建设华北,西南,华东和华南四个大的这个放药的供应基地。针对临床急需的短半衰期核素,比如这个半衰期在几十分钟,十几分钟这种范围内的核素我们建立了全国稳定的短半衰期核素生产中心。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成立了34个分支机构,有将近50个这种放药短半衰期放药生产中心在建设。目前已经能够稳定供药的有20多个,稳定供药的覆盖的人群应该超过了全国人口总数的60%。放疗装备领域,因为我们中国同辐的母公司是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对高端医疗装备的国产化也非常重视。中国同辐还有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我们现在对高端放药装备有了一个清晰的规划,目前在研的产品有的有几款重量级的产品,可能今年就能拿到国家的注册许可就能上市去销售。还有一些比如国产的质子治疗装备,还有BNCT我们也有布局,分子影像装备我们也有布局陆续在后续几年会逐步推向市场。这些装备和药物陆续推出我们相信会给这个王俊杰教授和汪静教授这样的这个医生提供更多的支撑,会给老百姓这个治疗癌症还治疗相关的疾病带来更多的实惠。

上下滑动查看文字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提到了有很多的装备,相信会给我们的一线临床带来更多的一个工具手段来帮助大家恢复。那其中您提到这个影像装备我们也想请教一下王教授,比如说像核医学的显像对于放疗靶区的勾画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王俊杰:刚才这个汪静教授提了一句,其实我们最早核医学放射治疗跟放射科我们是一家。只是后来这个发展壮大,功能的变化逐渐分开。一个月前我接见了这个越南一个院长到我们国家来访问。今天的越南还不分日本韩国他们的核医学放疗放射还是在一起。这个就是各有利弊,无论在一起不在一起其实都是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我们北医三院的放疗科对面就是核医学科。其实我们两个科的业务往来是十分的稠密,比方说我们的PET/CT定位,因为这个距离短的话这个图像传送不容易丢失,这样的话图像质量高,那个肿瘤找的才准。PET/CT就是用18F显像,比如中心型肺癌有的时候它不是都是肿瘤,有些是肺部组织没有胰腺癌,这伴有胰腺炎,所以这个时候如果你不用PET/CT定位的话,我们叫肿瘤那个靶区就过大,过大带来什么?我们的照射也大,带来副作用就大,所以我们讲精准与精确。其实是从核医学从CT核磁开始的,因此说核学科对放疗的支撑作用非常的大。还有一个核医学的技术比方说要骨扫描,肿瘤来了之后要分期,有没有转移?是一期二期?那一旦转移就四期了。四期整个的原癌治疗原则就完全不一样。而像肺癌,前列腺,乳腺这几个癌的特点是特别愿意往骨头上去跑,所以这都是我们各种指南标准必须要做的。所以这几年我们跟核医学的合作,尤其像BNCD这个项目就完全融合了。因为药要核医学供应,机器设备要操作。刚才王董事长讲那个药,设备。我经常开玩笑说我说你提供枪提供炮,我们去打仗。特别形象其实特别像军队。其实缺一不可,互相融合,因此说核医学对放疗的支撑不可或缺。所以我经常讲课讲一句话就是没有强大的核医学科很难有强大的放疗科。

上下滑动查看文字

 

 
 

主持人:非常感谢。我们还是再说回到核医学方面。在生活当中可能对于这样的一个概念还是会存在一定的知识盲区甚至是认识的误区,那我们线上的汪教授如果面对这样的情况你认为今后有什么样的办法可以来进行改善吗?

 
 

汪静:大家现在对核医学还是觉得非常神秘,那么核医学这个学科在医院的布局来说很多医院都还属于一个小众学科。所以按照现在健康中国的理念,科普的确需要先行。核医学的科普是迫在眉睫。所以我们专科分会会利用科普这样一个平台首先把核医学这样一个高精尖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授给广大的老百姓,也传授给我们相关的医疗机构其实有很多的大夫们对核医学也不太了解。另外呢由于核医学的学科比较少,从业人员也比较少。虽然这个技术非常好。但是辐射面不够发展力非常的不均衡。比如说现在三级医院可能60%的医院都还没有核医学科,更别说二级医院。所以作为专科分会核医学科推广建设也是这次国家发布委提出来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我们要最终要实现一县核医学学科这样一个目标。所以无论是科普宣传还是使核医学科规模扩大,让更多的患者能够受贿于核医学的诊疗技术,而且使广大的民众能够接受这样一个特别好的技术。而不是仅仅停留于核恐怖谈核色变等等社会上的一些看法。所以最终和医学给大家带来的其实是治所见,见极致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技术和方法。

上下滑动查看文字

 

 
 

主持人:非常感谢汪教授。刚刚王教授有提到说,王董这边提供枪和炮,然后我们这边去打仗。那王董这边会不会就是由我们前线的打仗的战士来听取他们的一些反馈,来反推我们自己的一些技术的进步和迭代呢?

 
 

王锁会:这个是当然。无论是医疗器械还是核药,如果不听从临床医生的意见你肯定没有前途。临床医生是需求端,生产的产品,研发的装备,需求端没有需求你肯定是死路一条。所以我们这个企业目前也已经大部分把临床医生的意见和反馈作为我们最重要的研发输入条件来开展工作。目前随着国产医疗装备变化的力量加大,国产核药研发的企业越来越多,这一块肯定会形成一个好的一个互动。其实目前每周国内的医生和我们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研发人员,都在互动。我不怀疑这个方面我们做不好,中国人一定能够做好。

 
 

主持人:是的,除了我们良好的医患关系之外,我们整个行业的这样的一个生态也是非常好的关系。请三位嘉宾用一句话来对我们的放疗和核医学一体化的诊疗发展新趋势有什么样的期许呢?

 
 

王俊杰:做的远景肯定是很乐观的,高兴的。刚才两位嘉宾都谈了国家发布委,强基层,大病不出县,一县一科等等,其实我们听到这个消息是无比的振奋,但是我们也真的同时感到身上的担子,压力也是十分的巨大。我相信一方面要解决一些技术,王董事长他们这些企业研发出高端的设备药品。第二点普及下去之后,那些医生谁来教,这个技术谁来传播,所以最近我在跟很多企业,在联合推中国的放疗学院和中国的放疗技术培训学院等等。然后接下来可能他们的设备一两年,两三年可能就有重大的突破。接下来就是人才培养,很快就成为可能影响这个技术或者普及的主要因素了,因此我们想要未雨绸缪,包括大学我们也创建了很多放射医学系,放射肿瘤学系等等。我们无不是都为了健康中国。有一天这样的技术沉积到地区,区县医院的时候我们的人才也跟上。然后我们最后的目标仍然是响应国家的号召2035年健康中国的实施。所以我一再讲我们做肿瘤专业的医生,包括我们的企业研发人员企业我们责任重大。但是我也相信随着国家政府社会包括民众的支持,我也相信中国人的事情,我们中国人也一定能自己解决好。

汪静:我想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我们有信心,有责任能够带领核医学知识队伍,能够把这个技术更快普及到基层,使县里面能够建有核医学科。真正的是精准医疗,走进每一个老百姓的家里。

王锁会:我的希望是俊杰教授和汪静教授他们的放疗科和核医学科能够更大的普及,我们这两个科室的医生能够在临床一线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临床的应用普及了,两个科兴旺发达了,我们给他们供枪供炮的企业前景才会更好。

上下滑动查看文字

 

 
 

主持人:非常感谢三位嘉宾的期许。我想到了一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但是我们对于放疗,对于核医学未来的前景也是充满着希望的。非常感谢三位嘉宾的做客,今天的节目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我们下期再见!

 
 

来源:核医之窗

 

创建时间:2023-08-02 11:36

追求卓越,铸就健康

锐视康以追求技术的领先为目标,奋斗在医学影像装备的技术前沿,汇聚志同道合之英才,筑建一展抱负之平台,致力于制造高端国产优质医疗设备。